拖了三年,新隐轰终于首飞,美军的经验,西飞可参考不可照搬
作者小空翼
11月11日,美国空军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完成了首次试飞。B-21是美国空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将会取代现有的B-1B和B-2A轰炸机。这是一个迟到三年的首飞,但是依然让美国空军上下振奋。
B-21隐身战略轰炸机计划始于新世纪10年代,当时美国空军认为现有B-1B、B-52H战略轰炸机年事已高,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又太过昂贵,数量少出勤率也低,因此要求研制一种相对较小,成本较低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并且大量采购。
B-21隐身战略轰炸机首飞成功
B-21的最初项目代号叫做“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2015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在项目竞争之中获胜,2016年美国空军正式将它命名为B-21“突袭者”。按照原计划,美国空军将会采购超过100架B-21战略轰炸机,目前来看最终的装备数量还会增加,有可能达到或者接近200架。
美国空军对于B-21上马的背景也不讳言,那就是应对所谓“解放军现代化”,诺·格公司在LRS-B研制报告中,就直接指出LRS-B的主要作战用途,就是在未来台海之战中,美军在第一岛链机场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从澳大利亚出发打击中国东南沿海目标。因此B-21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常规作战,而B-2A原本是作为核弹轰炸机设计的,本世纪初改进后,才具备投掷精确制导炸弹和防区外武器的能力。
B-21虽然还是飞翼布局,但是翼型比B-2A更加简练,几乎就是一个变形的“W”
B-2A还强调了低空飞行能力,所以后缘舵面更复杂
许多感觉奇怪,既然强调远程作战能力,那么美国空军为何不增加B-2A的装备规模?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B-2A太昂贵。根据美国空军提供的信息,B-21整个项目支出高达450亿美元,包括研制费用250亿美元,研制21架飞机的费用为200亿,综合下来平均架每架飞机的采购成本接近20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海军最新福特号航母建造成本为137亿美元,B-2A隐身轰炸机项目总花费差不多能造4艘福特级航母!新世纪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国内又受到金融危机,无力再负担B-2A这个级别的战略轰炸机,只好研制一型相对较小的轰炸机,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这次B-21首飞让世人第一次看清它的后缘设计
因此B-21的部分硬指标比B-2A更低,不像后者那样具备全球作战能力。当然尺寸和重量小也有优点,能够更容易控制雷达反射面积,内部结构也更简单,它采用双发结构,而B-2A有四台发动机,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费用。
根据技术发展,B-21安装了更加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能够在线进行任务规划,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升级,使用灵活性更好。此外B-21还增加了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指挥控制无人作战飞机执行作战任务。
B-21首飞时的近照,可以看到机头三处布置了光学孔径设备,还有偏置的临时空速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B-21其实就是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一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也就是所谓的“进入并击败反介入/拒止作战体系”。战时B-21会利用其隐身性能,突防我们防空体系,投放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我方关键目标,对于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必要的应对。当然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我们也需要研制隐身战略轰炸机以抗衡B-21带来的威胁。
我们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也是隐身型号,用来和轰-6K的后续型号配合使用,飞翼布局是目前隐身轰炸机的设计最优解,因此咱们自然也绕不过飞翼布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解放军的隐身轰炸机会和B-21高度相似。从需求上来看,B-2A这个级别的轰炸机,才能满足解放军。也就是说,美军隐身轰炸机由大变小的经验,并不适合我们。
B-21机头部分特写,能看清光学孔径的排布,舱门上写着代表1号机的0001编号
前面说过美国B-21作战设定是从澳大利亚出发,执行对中国沿海的打击任务,而不是从美国本土基地起飞。美国在全球布署了大量的海外基地,在我们周边更是形成了所谓的“岛链”。轰炸机从海外基地出发就大大降低了对航程的要求,所以美国空军才会接受更小的B-21。
解放军没有这样的条件,在太平洋中部没有空军基地,因此要执行对美国本土的战略威慑认为,解放军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就需要从本土出发。考虑到广阔的太平洋,我们对于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航程要求是不容许缩水的,10000公里左右的航程必须得到保证。换句话说,我们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在体积和起飞重量上,存在一定的设计下限,否则就会影响作战效能。
B-21机腹的几个大型舱盖,可能分为一个主武器舱,两个副武器舱以及两个发动机舱
B-21虽然是冲我们来的,但它的首飞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全是坏消息,那就是它能够在国产隐身战略轰炸机发展之中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我们航空工业在飞翼布局的飞行器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比如测试中的攻击-11无人机就采用了飞翼布局,还有其他一些无人机上,也能看到飞翼布局正在大量被运用。不过国产的飞翼无人机目前最大也只是起飞重量10吨左右的飞机,和起飞重量要达到80吨以上的战略轰炸机,那还差着很多倍。
在研发国产隐身轰炸机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甚至要走回头路,那么有个相对成功的参考,就能避免很多重复的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隐轰领域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踩过的坑,我们要避免重蹈覆辙。
停在跑道尽头的B-21
随着B-21的成功首飞,解放军的隐身轰炸机项目也必然会加速,相信国产隐轰飞上蓝天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解放军空军战略转型的最后一块拼图,就要等隐轰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