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日本野心的担心
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所谓的“清国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世界一家。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在东山学校读书时,有一个教音乐的老师是日本回来的留学生,他很崇拜日本,经常给学生们讲日本的情况,还教大家唱日本歌曲,其中一首歌叫《黄海之战》,是日俄战争后歌颂日本的歌曲,把日本描绘成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家。
但是,少年毛泽东却从这首歌中察觉到了日本人骨子里的高傲。
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日本历史和时势,他发现日本的野心很大,他们对中国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妄图占领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1894年,日本直接和中国开战,通过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赔偿2亿3万两白银。但是日本人还不满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出动的兵力最多,捞得好处也最多。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和俄国在中国土地上打了一仗,取代俄国扩控制了东北,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歌曲《黄海之战》就是歌颂这场战争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和胶济铁路,把山东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历史上给中国带来灾难最多的列强,就是日本,野心最大的列强,也是日本。
但是,当时很多国人还没意识到日本的可怕。当了解到这些屈辱史后,毛泽东对日本深恶痛绝,意识到日本野心极大,中国最大、最应该警惕的敌人就是日本。
1915年,日本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变成日本一家独占的殖民地。
22岁的毛泽东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在一本名字叫《明耻篇》的图书封面上,亲笔写下了4句题词,表示了报仇雪耻的决心:“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同一年,他还写过一首悼亡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东海在岛夷,北山尽仇怨”,这里的“岛夷”就是指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
1916年7月25日,在一封写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毛泽东谈了自己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他基于对历史和时局的了解,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当时,国内报刊称日本内阁即将改组,炮制《二十一条》的首相大隈重信很可能会下台,许多人幻想他下台亿欧,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但是毛主席却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中日关系走势,认为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
因此,毛泽东认为应该保持对日本的高度警惕,厉兵秣马,随时备战,他说:“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那么,中日什么时候会爆发战争,中国有多长的准备时间呢?毛泽东预言说:
“中日之间,二十年内,必有一战,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但是,当时的统治者似乎没有意识到日本的野心,没有把日本当作最危险的敌人,所以毛泽东才会说“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反观日本,早就摸透了中国的很多情况,而中国却对日本知之甚少,这让毛泽东感到十分忧虑,他说:“吾之内情,彼尽知之,而吾人有不知者;彼之内状,吾人寡有知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