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影的国际尴尬及文化话语权
【本文来自《陈可辛在上影节谈中文影视走向世界:不应只追求内地几十亿票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中文电影的国际尴尬及文化话语权
陈可辛导演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中文电影在国际上人家不咋看?不过他仅从语言角度提问,这其实是文化产品的商业化输出必然的困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作为主导地位的挤压,再从政治制度看,就更容易理解这种文化歧视甚至刻意地打压——莫言先生以他那一类型的作品,就可以获得“世界公认为第一流”的诺奖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这就真难为我们的电影以及文化艺术的工作者了。因为我们文化的话语权丢失已经不是几十年,而是百年时间都不止了。
当下我们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从盲从西方文化中找到我们曾经迷失的自己,
中国正在复兴,但是对这种复兴的解读,则是各不相同的,更加要命的是我们自己非常缺乏文化的解释力。而没有文化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就难说有复兴的伟大,至多是一个暴发户而已。
我的网文《六合论——中华文化视野的天下观》力图在复兴中华文化中抛砖引玉,民间与政府一起,从根上使力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复兴路上迭代已经呈现颓势的西方文化(注意迭代不是取代西方文化),反转话语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不是所谓救活“哲学”,而是大道归来。希望对思考和解决陈可欣导演提出的问题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