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留山谢幕,中式甜品危矣?

500

一代“顶流”还是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撰文/ 颜   淼

编辑/ 文   婕

近几日,有着60多年发展史的香港甜品品牌“许留山”,关闭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一事受到热议。

曾几何时,许留山作为港式甜品的代表品牌,一度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然而,时间的脚步太快太无情,一代“顶流”还是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而除了许留山之外,同样面临着生存困境的甜品店还有很多,满记甜品因变革意识较强,而处境好过许留山,但整体品牌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鲜芋仙更是频频被曝出现食安问题,口碑一跌再跌。

加之新茶饮、新烘焙的异军突起,不断分食市场,给中式甜品带来的冲击持续扩大。

中式甜品店从巅峰坠落

随着许留山在南山深圳湾科技园的门店悄然关闭,许留山正式退出了深圳。目前,大陆地区仅剩下不到十间店,覆盖北京、浙江、广州等地。而巅峰时期,许留山在全球的门店数量超过300家,触角伸到了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风头一时无两。

发展之初,许留山凉茶铺子开在戏院附近,店内布置电视机、唱片机以供来往客人玩赏,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之后的发展中,许留山更是积极迎合时代发展,以水果创新甜品,如如今热度颇高的杨枝甘露实际上就改良自许留山的芒果西米露。

然而,这个老字号的创新却似乎停滞了下来。论其缘由,恐怕与品牌的几度易主不无关系。

2009年,许留山掌舵人许炳城将全部股份卖给马来西亚华人公司navis capital;

短短六年之后,黄记煌集团又从这家马来西亚公司拿到了许留山的经营权,黄记煌董事长黄耕更是做出了开放加盟的大动作。此举虽然使得许留山旗下的加盟店数量于2017年扩大到了112家,但单店日销售额、客流量和消费者口碑却也从这时开始下跌,为日后的式微埋下了伏笔;

2019年,黄记煌被百胜中国收购,许留山再度易主,但关注度却大幅下跌。毕竟,有肯德基和必胜客这两大“亲儿子”在,许留山自然难以受到关注。

500

许留山也曾向新茶饮靠拢

如此混乱的发展经历,恰逢中式新茶饮、新烘焙不断崛起,许留山的今天也就不难预见了。

处境相似的还有满记甜品、鲜芋仙,相较许留山,这两个甜品品牌的价格更加亲民,因此也一度乘上发展的快车。但近年来,满记甜品的门店数量从巅峰期的500多家锐减至不到200家,鲜芋仙也退出了青岛、嘉兴等多地,不少消费者都发现“鲜芋仙门店越来越少了”。

无声无息中,中式甜品店走到了夕阳之时。

新茶饮分食“许留山们”

自身的经营模式存在问题是一方面,外部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变动则是另一方面。

近些年来,“许留山们”虽然也曾对产品有过创新,但节奏与方向显然是有些落伍了。作为芒果甜品的开山鼻祖,许留山后续对水果甜品的探索明显不足,而在这一点上,新茶饮却可以算是做到了极致。

除了常规的芒果、草莓、葡萄、橙子等水果之外,新茶饮又开始卷向了小众水果的探索中。如油柑、黄皮、刺梨、芭乐等水果也再度掀起了一轮销售热浪。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在《从连接到激活》一书中总结了“爆品背后隐藏的三大秘诀”:

  “第一,借助数字化手段及时精准地捕捉消费者情绪,迅速进行产品迭代;第二,在产品端进行打磨,不断测试,以寻找最佳口感;第三,以新产品为撬动原点,结合营销和服务与消费者互动,激发消费者生产更多内容,以提高品牌声量。”

正因掌握了制造爆品的秘诀,新茶饮品牌之间的内卷越来越激烈,同时促使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其中的玩家顺利站上风口。

相比之下,“许留山们”则有些“摆烂”。“又贵又难吃”“分量越来越少”等差评不断涌现,面对加速发展的新茶饮,消费者在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又如何不主动与“许留山们”道别呢。

500

消费者对许留山的吐槽早已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曾经点一份甜品,坐在店里与三两好友共度一个悠闲下午的消遣方式也成为了过去式,到店取餐、打包带走的新消费场景则成为了主流。即便是需要堂食,新茶饮提供的茶饮+欧包的思路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总之,往日的辉煌是真的,眼下的溃败也是真的,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印记,“前浪”许留山一定会留下一番回忆,但也的确在为“后浪”让行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