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回归常态化复苏,贝壳找到解法了吗?

500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2022年,房地产是市场表现最惨淡的行业之一。进入2023年,房地产市场迎来复苏,房产经纪行业的“大玩家”贝壳,日前也交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答卷。

5月18日晚间,贝壳发布财报,2023年一季度收入202.8亿元,同比上涨61.6%;毛利率上升至31.3%,净利润为27.5亿元。

和2022年相比,贝壳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扭亏为盈的成绩单。

分业务来看,贝壳的二手房业务创造92亿元收入、贡献45亿元利润,新房业务创造84亿元收入、贡献23亿元利润,另外的家装家居、新兴业务及其他,收入分别为14亿元、13亿元,贡献利润分别为4.3亿元、2.5亿元。

透过这份财报,我们也可以一窥中国楼市。

2023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疫情缓解后积压的住房需求在2月、3月集中释放,楼市出现“小阳春”。而今年的“小阳春”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一二线城市普遍好于三四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普遍好于新房。

作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头部企业,贝壳业务连接着供给端与需求端。一定程度上,读懂了贝壳的财报,就读懂了房地产市场复苏的特征和现状。

楼市小阳春,贝壳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历了2022年的楼市低迷,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多城出现了楼市“小阳春”的盛况。这一背景下,贝壳开展了积极的业务布局,“抢收”了楼市回暖的红利。

财报显示,贝壳一季度总交易额(GTV)为9715亿元,同比增长65.8%。总交易额的上涨,主要是因为二手房和新房业务的交易额增幅跑贏了市场。

基于贝壳的“一体两翼”战略来理解,其业务中的“一体”是包括二手房(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在内的房产交易业务,“两翼”则分别是家装家居业务和房屋租赁业务(财务口径未单独披露,计入新兴业务及其他)。

其中二手房交易额为664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77.6%;新房交易额为2779亿元,同比增速44.2%。在贝壳的“一体”中,二手房业务的增速高于新房业务。

“两翼”方面,家装家居业务的交易额为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亿元,增长到13倍以上;新兴业务的交易额为267亿元,同比上涨40.6%。

不同业务的交易额全面上行,让贝壳的收入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贝壳实现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61.6%。

在最能衡量盈利能力的毛利率上,贝壳同比上升到31.3%,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在反映赚钱能力的终极指标——净利润上,贝壳实现扭亏为盈,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7.5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了6.2亿元。

营收上涨、业绩扭亏,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在政策刺激下,疫情缓解后积压的住房需求在今年一季度集中释放,带动收入上涨,盈利能力上升。此外,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也导致了贝壳业绩的迅猛增长。

500

不同业务的收入和贡献利润情况

贝壳2023Q1财报

从另一个角度看,贝壳的扭亏为盈,也反映出市场的走向:走过近两年的阵痛期,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大方向是温和复苏。

进入2023年以来,有关部门仍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当务之急有两件事: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仍是核心任务;二是各类金融政策继续加力,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持续放松,目的是推动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回暖。

对于贝壳所处的房产经纪行业,也有针对性的政策信号的释放。两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求房地产中介规范行业秩序,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业内普遍认为,《意见》释放了“规范大于监管”的积极信号。

对于核心的中介费率,《意见》明确打击乱收费,建议双边收费、分档定价,但没有对具体的费率采取强制性干预。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对此表示,“服务的标准提升、收费的公开透明,对于经纪行业发展将是长期利好”。

改善需求成主力,有痛点也有机会

楼市“小阳春”,并不意味着所有需求的“全面普涨”,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财报显示,一季度,贝壳92亿元的收入来自二手房业务,84亿元收入来自新房业务。这两个业务分别贡献了45%、41%的营收。另据贝壳研究院数据,一季度全国二手房交易额同比增长51.2%。这些都指向了一点——本轮房地产修复中,改善性需求贡献最大。

何谓改善性购房需求,简单理解,就是购房者出于希望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居住面积等目的,进行的房产交易行为,往往涉及到“卖旧换新”等二手房买卖环节。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贝壳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住房需求洞察系列研究之改善性购房需求专题报告》显示,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改善购房群体(35-45岁群体)占比从2020年的26%提高到2022年的30%;刚需购房群体(30岁以下购房群体)成交占比由2020年的37%下行到2022年34%。

500

这种趋势在一二线城市表现得更明显。上述报告显示,北京、天津、厦门改善性需求明显高于刚需,这三个城市改善群体交易量,都在刚需交易量的1.5倍以上。

这是因为,一二线城市的“老破小”占比高,是驱动换房的主要原因。以北京为例,据贝壳研究院数据,北京存量房中楼龄在20年以上的住房占比超60%,改善意愿强烈。

改善性需求亦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政策现阶段“各地因城施策,适度松绑”,但依然保持对投资需求的诸多限制,以支持首套房和改善性需求为主。

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地方政府推行的“带押过户”,就是对二手房销售的一项刺激政策。
   
   “带押过户”具体指的是,在还没有还清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完成过户,房产证上的名字从卖家改成买家,让房地产交易更便利。

当改善性需求成主力,提高存量房市场的流通效率,就显得非常关键。

目前,我国的二手房市场依然有“流程多、贷款难、卖得慢”等痛点,限制了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效率。一个例证是,我国存量房流通率(指每年交易的二手房数量与存量房总量的比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至2%之间,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发达国家流通率的峰值在4%-6%。

痛点亦是机会。在行政成本的制约下,有关部门难以在存量房领域施行完全的市场监管,也留给了房产经纪行业一定的服务空间。

二手房交易流程复杂,需要较多专业知识,一般人难以完全掌握。而行业头部企业早已建立了完善机制,解决二手房交易中的“缺乏专业服务者”的痛点。例如,贝壳核心的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模式,就是为了减少经纪人间的无序竞争,推动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的标准化。

“卖旧换新”是二手房交易中的常见场景,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痛点。大多数有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往往需要先将自己手里的二手房卖出去,才能确定新房的购置情况,如果二手房没有卖出去,换房计划就可能受影响;此外,二手房交易流程中,“贷款签约”环节较为冗长,需要购房者多次往返线下,也间接增加了交易的时间成本。

比如,贝壳研究院调研发现,青岛房屋置换人群中,需要卖掉旧房再购置新房的比例达到27%。今年3月,贝壳在青岛推出了“优鲜卖”、“随心签”模式,致力于解决上述“卖旧换新”存在的“老房没有卖,新房不敢买”的痛点。

“优鲜卖”是通过三方合作,能够为卖旧换新人群兜底风险。具体来说,是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新房认购协议,同时与贝壳平台合作的经纪机构签房源加速售卖协议。在这份三方协议下,如果旧房成功售出,购房者可以办理接下来的新房购买流程;如果没有如期卖出,开发商将退还定金,购房者无需承担任何的违约风险。

“随心签”针对的是二手房交易流程中,环节多、流程繁琐、耗时耗力“跑手续”的痛点。贝壳通过和多方合作伙伴协作、运用产业数字化能力,提供一站式交易服务,签约、网签、评估、贷款、公证等都打包在内。
   据测算,“随心签”能够帮助购房者少跑2次以上,有效提高了存量房交易的效率。

从“繁荣”到“退热”,如何应对?

一季度的楼市“小阳春”难以一直持续,未来,市场将回归常态化的温和复苏。

4月份已经明显“退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为62个和36个,分别比上月减少2个和21个。可以看出,楼市环比涨幅总体有所回落,二手房市场也有“降温”。

主要原因是,疫情时期积压的需求,集中在了2月、3月释放,进入4月,缺乏后续动能。同时,由于房价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涨跌,一部分购房者选择了观望。

对于今年的楼市走势,中信证券的研报中提到,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正在路上。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但复苏的信贷基础和政策基础都十分稳固,会在一线城市房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迎来全国房地产产业链景气的可持续复苏。

基于对市场的判断,上述研报表示继续看好信用稳固的房企,并看好交易服务商。中信证券称,“交易服务商对销售复苏的弹性,大于开发企业,我们继续看好贝壳”。

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贝壳沉淀的“人、物、流程”底层能力,已在品质和效率两个方面形成了强势的护城河。

一方面是“人”——规模化的门店和经纪人,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贝壳的活跃门店数、活跃经纪人数都实现了增长,门店环比增加约6%至超过39600家,经纪人环比增加18%至超过41万。

基于ACN模式,贝壳强化优质经纪人的成长、育留环节,进一步帮助门店提效。此外,贝壳还在进行长线的培训投入。例如,贝壳打造的行业人才培育基地花桥学堂,到2022年底,有4600名职业化店东(贝壳找房上接入品牌商的管理者)完成学习。

不止是“人”,贝壳对交易中的“物”
   (房产数据)
   和“流程”,均进行了长期的、彻底的数字化改造。消费者端更直接的感知是,在贝壳平台,可以VR看房、线上化签约,这是和传统买房卖房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500

客观上说,房地产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同时,也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经济学博士万钊曾这样解读:当市场面临下跌时,房地产价格具有很强的黏性,即降价很慢,因此房地产需求回落时,价格无法通过及时调整来平衡供需,由于此时价格偏高,房地产需求就会向后推迟,房地产交易量快速萎缩,进而拖累建筑业、金融业和房地产经纪行业。

短期看,经历一季度的过度透支后,第二季度的市场环境将承压。但整体看来,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下行周期后的第一个复苏期。

由此,贝壳调高了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预期,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收入185亿元至190亿元,同比增幅34.3%至37.9%。这份业绩指引反映出了贝壳的“中性市场观”。

在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中,贝壳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徐涛如此解读:“我们不喜欢过热的市场,但也不惧怕过冷的市场,我们最喜欢‘房住不炒’下供需平衡的市场,最能支持我们的价值彰显和可持续发展。”

结合贝壳的业务实践,它的中性市场观可以理解为,理性看待市场出现的变化,在尊重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基础上,坚持进行长期投入与业务探索,从而对抗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寻找周期之上的价值。

因而,当政策导向出现转变,金融信贷环境开始走向宽松之际,贝壳依然能够顺应趋势,持续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夯实品质和效率的核心优势。比如,当改善性购房需求占主导时,贝壳通过“优鲜卖”、“随心签”等探索,优化二手房交易环节。

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转向存量房时代。申万宏源研报显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后续我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均住房面积提升、人口结构变化等趋势,改善性需求或将逐步成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部分。

在行业的复苏周期,贝壳通过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验证了过往长期投入的价值。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贝壳将在2023年交出怎样的答卷,值得各方期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