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长津湖”,和某些人的期待不太一样

文 | 刘梦龙

美国人终于拍了一部朝鲜战争的电影了,《忠诚》。过去,在中国自己拍长津湖之前,美国人拍长津湖,可是不少中国军事爱好者念念不忘的事情。如今,中国终于能拍抗美援朝了,再指望美国人打一个擦边球,尤其是在美国战争片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意思不大了。

这件事真正有趣的地方其实在很有些人激动起来,好像中国拍了长津湖,美国人就应该对等拍一个。实际上,了解这个故事就会知道,美国人显然不是在对标中国人电影。说到底,美国在对外国事务,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是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的,有一种傲慢的迟钝。所以,不是美国人要拍长津湖,而是中国人拍了长津湖之后,一些国人比美国人更需要一个美国版的长津湖。

500

这叫什么呢,我把这称为叫魂。叫魂就是这样,一些人被刺激了,魂丢了,自己没法叫,要靠别人把游荡在外面的魂魄叫回来,免得失魂落魄。

《忠诚》到底说了个什么故事?

忠诚这电影是有历史原型的,美国海军第一个黑人飞行员在朝鲜战死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的故事原型未必有那么忠诚,甚至有点被忠诚的黑色幽默。

简单的说,经过二战的洗礼,虽然种族隔离制度还十分严格,美国黑人多少还是证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于是,美国海军象征性的开始招募黑人飞行员,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之一杰西·布朗。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杰西·布朗疑似被我们地面火力击落,他的白人好兄弟哈德纳拼命救援,最后终于含着眼泪把他的尸体连同飞机一起用燃烧弹炸上天了天。

500

对,历史上为了防止杰西·布朗落到中国人的手里,美军在救援失败后执行了专门轰炸,一边念圣经,一边用凝固汽油弹把一切烧光光。

阴谋论点说,杰西的飞机是怎么掉的,还是怎么救援他的,其实都只有一面之词。杰西战死的那次出击,压根没捕捉到志愿军部队,飞机稀里糊涂就掉下去了。再一通瞎操作,人没了,居然还整出一枚国会勋章。这剧情,说穿了就是丧事喜办。

黑人杰西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的历史里,杰西压根没找到我军部队,我军也很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掉下来了。当然也没有电影预告片里顶着枪林弹雨救人的一堆加戏。

500

比较真实的情形,大概是由于极度恐惧志愿军的快速推进和夜间攻击,海军直升机救走了刻意迫降去救人的哈德纳,丢下行动不便的杰西,可怜的杰西不久后就冻死了。至于为什么连尸体都不能留下,当然是因为这可是NO1的黑人飞行员,死可以,可不能失节,像陆军倒霉的黑人连,那就说不清了。

反正好兄弟哈德纳后来写了一部小说来专门纪念这段战火凝结,超越种族的忠诚与友谊,还拿了国会勋章。死去的布朗作为各种意义上第一个升天的黑人海军飞行员也被光荣纪念。海军不像陆军一样,遭遇像24团黑人连成建制投降那样的耻辱。你看,这不是出了事故,而是出了英雄,一次俩,大长了脸面。于是,大家皆大欢喜,都有光明的前途。

所以,美国人这个故事谈不上对标长津湖。它是一个很美国的故事,其中对抗的意味其实不强。中国也好,朝鲜战争也好,说穿了就是个背景板而已。你把这个故事放在21世纪的阿富汗也什么都不用改。这就是个丧事喜办的典型案例。几十年前消费了一次死者,创造了拿国会勋章的黑白双雄。几十年后,围绕非裔打破社会隔阂这个主题,基于当代的政治正确再消费了一次,赢了两次,双赢。

500

这确实是经典的美国主旋律故事。只是,如今还要观众,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观众,从这里面感受到美军的强大和不放弃。不说古老的西贡铁拳,刚刚上演的阿富汗复刻版,可比电影真实生动多了。做二鬼子还不如做军犬,上飞机的机会还大点。类似的情形,就好像当年看壮志凌云是美国征兵电影,现在看壮志凌云2 ,就是单纯的卖情怀爆米花电影。既没有帝国高科技的震撼,剧情上也弱智到不值得讨论。

真实的历史里,就算你是美国大兵自己人,也好不到那去。美国部队在朝鲜战争初期溃退期间,经常把带不动的重伤员简单处理后,丢给志愿军。以至于志愿军由于战地医疗跟不上,没办法处理这些重伤员,被美军攻击战俘死亡率高,标准的地狱笑话。实际上,美军内部频发的各种官兵矛盾来看,它一直都这么拉胯,只是很少山穷水尽而已。我们所习惯的美军形象,反而是被不对称战争和影视作品所塑造而失真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像这类美式主旋律,也就美国人自己试图感动下自己一下,甚至连他们自己恐怕也感动不了。真正能被这玩意感动的,其实是一群迫切需要美式主旋律撑腰的人。

当代的叫魂

以美国为首,西方通过文化产品垄断世界的文化市场是一个我们几十年来习惯的事情。这种垄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很畸形的情形。比如说在大荧幕里,美国人打谁大家都习惯,但美国人挨打,大家反而不习惯,一定要搞点悲剧英雄色彩出来,要给美国人的丑态美化一下。

像电影长津湖里的美军给冰雕连敬礼,历史上又气又怕的美国人可是尽情破坏的。哪怕是中美对抗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阶段,由美国人引发的全球持续混乱中,美国人已经暴露出如此多毫无底线的胡作非为。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不习惯真实世界里美国人那种肆无忌惮又无底线的样子。客观说,把对方想象的太好,对双方都不利。这不是本性善良,而是欧美把自己定位为文明人,几十年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塑造的成果。

500

过去,我们抱怨国产电影各种受限。其实,像战争片这样明显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文艺形式主要是由欧美垄断,是典型的大片。也只有他们才能拍这种大制作并通过向全球倾销来盈利,我们的同类型题材更多是宣传性质,往往缺乏商业价值,自然也不能撼动欧美电影的统治地位。

这种情形,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对文化主权肆无忌惮的欺凌。最终会形成第三世界文艺圈的去商业化。说到底,就是商业上被欧美倾销了,没前途,只能搞艺术,而艺术的主导权又在欧美老牌国家手上。最后搞出一个不接地气,被渗透的一塌糊涂,又尸居禄位的文艺圈子。

现在的情形,是欧美文化产品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出了问题。美国已经拍不好战争片了,观众不关心,费力不讨好,意识形态也涣散了。总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而我们国家逐步能生产一部分合格的文化产品,也逐渐敢于和西方谈文化市场独立自主这个问题了。但这种情形,是使很多人不习惯的。

过去,无论支不支持美国人,历史题材的大场面,甚至可以说大众文化视野里的主旋律主要是由西方定调的。哪怕很爱国的军事迷,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望,也只能指望西方大片。为了看一眼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只能眼巴巴的等着他当反派,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至于我们那点自己人,无能加反骨是第三世界文艺圈的常态。不让他碰还好,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自我丑化,搞得还不如对手拍的有看头。

500

有些人骨子里已经习惯了西方的叙事。当中国推出一个不同版本,哪怕是美化过的西方失败时,他还是很不习惯的。他迫不及待需要西方给出一个胜利的版本,来维持他潜意识里的世界观。这种不舒服是一种旧世界观被打破的不舒服,但要习惯,因为旧世界确实已经完蛋了。

另一些人则习惯了西方要提供一个更好的版本。但如今的世道就是这样,西方已经很难一对一的工业化产品上压制中国了,包括电影。这实际上也是时代的变化,不要指望有个指路人了。

客观的说,指望美国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文艺领域做出反应,本质是一种自作多情。当美国强大时,漫不经心,如今美国混乱时,更加顾不上。

无论把美国看做救赎,还是把美国看做竞争对手,对它的过度关注,实际上是另一种不自信。如今,美国可不会为教训中国人,专门打一出对台戏,既有自大的不屑,也有现实的不能。

事实就是,美国越来越难以被某些人当做中国的一个参照物。美国就是美国,中国就是中国。

500

但奇妙的就在于,没有美国,或者叫想象中的外国来对比中国,是让很多人不舒服的,神魂不安,不得不通过叫魂这种形式来安抚。

分裂的世界与叙事

随着中美的分歧,包括西方的衰退,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实际上,无论中美,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在彼此,而在内部,所有的大国也都是这样。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太久,以至于太多人习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美国如何,把好的标准放在外部,交给别人。

未来,美国之外,尤其是中国势必要自己掌握书写历史的权力。各自讲述各自的故事,彼此尊重,其实是当代社会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情形实际上有助于东方和西方更好的了解彼此。这也将越来越多发生在我们的认知领域里,直到世界从对西方的依附中解脱出来。

依靠的本质是弱小,既有物质上的弱小,也有心灵上的不成熟。而独立叙事实际上就是一种成熟与自信的标志,它最终将带来自强与自立。所有人都要去习惯,每一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它并不需要别人来呼叫。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并不需要依靠别人来书写。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