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T-62现身乌克兰,俄国没坦克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亚洲特快》,本期节目咱们来关注一下乌克兰战场上最近出现的若干夺人眼球的武器装备,不过这里要说的不是什么西方零敲碎打给乌克兰的各种武器装备,而是……T-62坦克。

没错,就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被打瘫,今天还陈列在军博的那个,T-62,最近有视频和照片显示,有少量的T-62坦克被装在铁路平板车上拖到了乌克兰南部战线的要点,赫尔松附近。

西方媒体异口同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坦克损失巨大,以至于不得不使用T-62坦克来凑数。

这个嘛……

我们知道当年按照苏联和北约全面开战的计划,第一波驻东德集群的T-80、T-64和后面的T-72坦克如果损耗的差不多了,那么后方大批的三类部队就可能会开着T-62或者T-55坦克投入作战,不过按照苏联的设想,到那时候北约的豹2、挑战者、M1坦克也都会被消耗的差不多,这些T-55、T-62要面对的也不过是一些M48、百人队长之类的老坦克,所以也算是势均力敌。

那么在乌克兰是真的出现了这种连T-72坦克都打没了的情况了吗?

显然还差得远啊,目前虽然关于俄军到底损失了多少坦克,各方计算方式的差距还很大,但大致来说,已经有几百辆被摧毁、丢弃甚至俘获,基本上被击毁的数量和被丢弃被俘的数量差不多。

原因么我们前面也说了,俄军没有为大规模高强度的作战做好准备,所以战役后勤保障力量严重不足,大量坦克在穿插作战之后仅仅因为简单机械故障或者只是没油就被轻易放弃。

应该说在靠谱范围内的,对乌克兰的最有利估计俄军坦克损失总数应该是300-500辆这个数量级,夸张一点的已经说数出650辆的损失。这个损失数字确实已经占到俄军坦克装备数量相当大的一个比例,毕竟俄军自己账面上现役坦克也就是2000多辆,丢掉近四分之一还是很可怕的。

而之前几次俄国参与的军事冲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俄军投入T-62坦克,比如在格鲁吉亚。这表明俄军实际装备的坦克似乎不像他们账面上那样,而是还有一些T-62虽然账面上已经被划出现役装备行列,但事实上还是会被俄军使用。

那么这次出现在赫尔松的T-62坦克,从其外形上来看,有装有反应装甲、炮管根部上方装有激光测距仪的T-62MV,也有只装了“眉毛”,也就是膨胀式附加装甲的T-62M,而且在这些坦克身上的战术编号和各种意义不明的符号也表明这些车应该不是临时从乌拉尔山脉的坦克坟场里拖出来修一修拉上前线,而是一直在使用之中的。

那这就有意思了,列车长和朋友们推测认为,对于这些坦克的用途,有两种推测比较可能,一种是这是俄军用于支持在赫尔松当地新建立的地方武装的,类似卢甘斯克人民军和顿涅茨克人民军那样。

另一种可能就是,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俄军的“装甲列车”。

没错装甲列车——是不是顿时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从当年红军和白军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来回拉锯,到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乌克兰这块地方,战争双方都没少用这种特殊装备。

对波黑内战熟悉的朋友可能也会记得,在那场冲突中,双方也都使用了装甲列车。

其实装甲列车是在一个铁路系统发达,又相对地广人稀的战场环境下,比较实用的一种装备。

装甲列车的任务当然不是去冲击敌人阵地,而是用于在有敌对行动威胁的环境中,相对安全的执行运输和沿铁路线的巡逻任务。

实际上从这次俄乌战争开始以来,也已经有不少视频和图像资料已经证实,俄军在乌克兰南线战场上,继续使用了这种实用而古老的装备,主要执行运输物资、伤员的任务。

而这些T-62坦克,可能正是作为装甲列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因为现代战场上专门制造装甲列车并没有实际必要,所以当代的装甲列车通常的组成方式就是在列车前后各带一节平板车,上面停一辆坦克 ,然后列车中间再有车厢上装上23毫米双联高炮或者高射机枪,这两辆坦克平常只是作为装甲列车的炮塔使用,但是如果需要,也可以从车上开下来,去追击袭扰铁路的敌军。

这是一种非常廉价,简陋而又实用的措施,既没有必要做的更复杂一些,也似乎找不到更简单的办法了。

而近期乌克兰战场上出现的老式武器装备也不止是T-62坦克了,在俄罗斯这边,有图片显示,一些坦克乘员拿着二战中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拍照,其中甚至还有带弹鼓和前握把的汤姆森M1928型,简直是古董枪了。

据说这是因为卢甘斯克人民军近期找到了一个堆满这些老式装备的仓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随着援助苏联的M3“格兰特”坦克,向苏联提供了一批汤姆森冲锋枪,现在看来大家终于知道这批枪的最后下落了。

而另一方面,乌克兰那边也不遑多让,从今年一月以来乌克兰军队临时拉起来为数不少的步兵旅单位,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那也是五花八门,因为西方国家军事援助始终没有大规模到来,所以最终乌克兰也只能把手伸向苏联的祖坟,最近大家就可以看到拿着DP转盘机枪抱怨乌克兰现在是要什么没什么的乌军士兵的视频,甚至在视频拍摄中还出现走火,真的是让人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

不过这些现象的出现,本身说明乌克兰战争现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俄罗斯这边进入了减少战争成本,大量投入各种因陋就简老式装备的阶段,只要是能凑合用就行。通过大量使用老式装备,确实是把战争成本控制了下来,让俄军得以把战争持续进行下去。其实这种做法我们在俄罗斯此前几次军事冲突中都看到过,这次也是照此行事。

另一边,乌克兰倒是真的已经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近已经出现了乌军国民卫队和正规军的军人在网上发视频表示如果得不到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就要停止作战的视频。其中一些国民卫队部队已经在发出视频后向俄军投降。

可以说双方都打到了一个困难的阶段,只不过俄军这边多少是有意控制,而乌军是真的被打的没办法了。

那么是不是说乌军精神上崩溃的阶段也近了呢?当然这还不好说,但是至少从武器装备上来看,北约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仍然是有一搭没一搭,基本上也是在处理各自手上不想要了的装备。

法国相对财大气粗,给了乌克兰一批旧型号的6*6底盘的“凯撒”车载榴弹炮,因为法军自己已经换上8*8新底盘的“凯撒”了,这些老炮反正也是要退役,于是就手给了乌克兰。

不过虽然对于法国人来说这个炮算是老装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拿到的这些火炮还保留了上面的数字化火控系统,比美国人给M777的时候还拆掉了数字化模块真的是实在多了。

不过问题就是数量还是太少,杯水车薪。

而目前其他北约国家给乌克兰的东西,要么是口惠实不至,要么就是真的拿各种老式装备来糊弄乌克兰,比如立陶宛最近都表示要给乌克兰20辆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还有说要给乌克兰提供米格-21的,这些扣扣索索的行为,加上顿巴斯战况的恶化,弄得乌克兰各级官员在各种场合高声疾呼要求尽快提供更多援助,泽连斯基前段时间脸上那种洋洋得意的微笑也没了,看来这形势是真的不乐观了。

昨天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采访一位俄军坦克军官谈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幸的是这位接受采访的军官在重返战场后,据称在一次“圆点-U”导弹的攻击中被弹片击中已经阵亡。

不过从对他的采访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目前俄乌战争中的一些实际情况。

首先是这位军官对于战场上俄军的总体表现是相当不满的,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俄军确实仍然处于数字化、信息化水平非常不足的状态, 他们的T-72B3坦克上有性能很好的热像仪,效果非常出色,但是却很难与友邻进行通信,共享发现的敌人信息。甚至还出现了发现敌人位置后还要派通信员人肉送信的事情。

另一方面俄军对乌克兰民用通信网、电力系统的保存,导致乌克兰可以使用遍布全国的监控摄像头作为最便捷的获取俄军动向信息的手段,以至于这位军官也不得不趴在坦克炮塔上拿步枪去打这些摄像头。

此外,乌克兰使用了带有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而俄军的无人机没有类似设备,导致双方在发现目标的能力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基本上来说,有种感觉就是根据这位老兄的描述,乌克兰倒是更有我们上期节目所说的那种“穷人的信息化战争”的感觉,尤其是在北约提供情报支援,当地民众也大多并不买俄军账的前提下,俄军更是有种陷入游击战泥潭的感觉。

乌克兰军队大量使用十人以下规模的小分队进行频繁的伏击战,俄军大量的坦克都被“标枪”和“NLAW”反坦克导弹击中。尤其是“标枪”和乌克兰自行开发的"匕首“反坦克导弹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这两种导弹的发射器配备了红外夜视仪,发现坦克的距离很远,因为反坦克导弹本身目标小,能够在坦克无法发现它们的距离上率先发起攻击。

不过他对于”标枪“导弹倒是并没有很高的评价,据他说自己部队里不少坦克都被标枪导弹击中, 包括他自己的坦克也被击中,但是只有一辆车被彻底摧毁。

这里面他没有说原因,但其实我们早就分析过,标枪导弹直径仅为114毫米,破甲战斗部直径较小,虽然采用了攻顶模式,其实仍然有着后效不足的问题。这位军官自述他的坦克被击中的位置是炮塔上控制炮射导弹的装置附近,而这个位置是有反应装甲保护的,反应装甲抵消了大部分金属射流的威力,真正进入炮塔内部的射流已经比较微弱了,加上T-72B3坦克成熟的灭火抑爆装置,完全可以防范起火的危险。

所以反而是乌克兰的”匕首“导弹被认为更危险一些,这种导弹有130毫米和152毫米两种直径的型号,虽然不是攻顶,但是使用了钽药型罩和串联战斗部,被它正面击中很有可能被一下报销。

之前我们就曾评论过,其实标枪导弹最大的优势不是导弹本身如何如何,而是带有一个性能不错的热像仪,实际上拿到美军提供的这种导弹的很多军队都会在导弹发射完之后继续使用它的观瞄设备来进行夜间观察,甚至比导弹本身还有用。

这位俄罗斯坦克军官也提到了乌克兰军方拿到的标枪导弹似乎总是电量不足的问题,他认为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提供的都是在库房里存放已久的导弹,电池都已经超期服役,所以没电了很正常。当然这也和乌克兰军队长时间拿着它当夜视仪用有一定关系。

之前在叙利亚战场上,双方都大量使用了给反坦克导弹加装热像仪的方式来提高观察能力。甚至叙利亚政府军还给自己的老旧T-55坦克都安装了热像仪。而反政府武装一方也获得了来自 海湾国家提供的改进型陶式导弹发射器,这种发射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兼容发射各种型号的陶式导弹,而且上面还安装了一个探测距离相当不错的热像仪。叙利亚政府称它的热像仪是由该国科研机构自行研制生产的……至于实际上嘛……相信大家懂得都懂,其实双方热像仪真正厂家其实都是同一个,这家企业之前在珠海航展上还展示了这种热像仪,它是一个模块化装置,装有一个兼容接口,可以直接装上现有几乎所有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使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网上最近有不少人在说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标准到底是什么,到底要不要”发射后不管“——其实现在看吧,发射后管不管且不说,但是高性能的热像仪,大概才是这些反坦克导弹系统中对于整个战争,更有用的东西。

当然俄罗斯军官能对热像仪如此敏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俄罗斯自己的热像仪实在是产能太不足了,实际上俄罗斯大概是2017年左右才终于解决了”松树-U”热像仪的自行制造难题,而这种热像仪基本上就是仿制法国泰利斯公司的产品,而实际上它的夜间探测距离比法国原装还低了几百米。

即使如此,俄军也仍将其视为重要的信息战利器——于是又回到我们上期说过的问题,俄罗斯拼了命要解决获取信息能力的问题,但却没在如何把信息发送到它该去的地方下功夫,这实在已经不能单纯说是钱的问题了。

而且即使如此,俄军的热像仪真正配发部队的数量依然非常不足,大部分无人机没有热像仪,大部分步兵部队和除了主战坦克之外的装甲车辆,没有热像仪不说,连微光夜视仪也数量不足。

这就让人很尴尬了,之前列车长在国内的警用装备展上就惊讶的发现,所有主要的枪瞄厂商都带来了使用国产微型热像仪的枪瞄镜,大有以后你要是拿出个夜间瞄准镜说我这是微光的,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的意思。

所以俄罗斯这热像仪荒,也是他们自己死要面子的结果吧,怨不得别人了。

此外这位军官还在访谈中吐槽,俄军这次上战场很多坦克都安装了的“遮阳棚”,毫无意义,一方面其实对于防御标枪导弹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反而导致高射机枪用不了,遮挡光学设备视线,无线电天线老被勾挂,甚至在坦克被击中时还妨碍乘员逃生,所以他们后来很快就把这些劳什子玩意给拆掉了 。

看过此文我觉得,上期视频里的吐槽还真是没说错,俄军的问题已经不是靠一些“奇思妙想”能解决的了,他们总体思路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了。现在俄军主动降低战场技术水平来减少战争成本的方式,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削足适履的行为呢?这样的方式在解决现在的战场困境方面或许是有用的,但这显然不是应对未来新军事变革的正确路径。

好了,拉拉杂杂的扯了一些,我也不知道如何总结,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到底未来战争该怎么打,或许我们从这次俄乌战争中,更多的是看到了它不应该怎么打的教训吧。

本期节目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订阅观察者网会员频道“观察员”,年费198元,输入我的邀请码999可立减十元优惠,现在购买,还可获观察者网主播的卡通头像徽章哦。

好了,咱们下回再见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