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出圈”,这些老艺术家们也太拼了吧?!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

  这段京剧相信大家在心里已经默默唱了出来,但你听过日文和英文版的《苏三起解》吗?

  不得不说,一听到“Susan left hongdong country”我就蚌埠住了,日语一出内心更是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500

  演唱这三版《苏三起解》的不是别人,正是京剧中大名鼎鼎的“荀派”荀慧生老先生的亲传弟子孙毓敏老师,在她的精彩演绎下,咱们的国粹京剧从传统艺术的台上走了下来,有趣且接地气。

  然而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原来咱们的戏曲艺术早就走出了语言、甚至题材的限制!

500

  京剧

  有“国剧”美誉的京剧无论是在大剧院里,春晚上,甚至在奥运会上,那都是压轴出场的绝对王牌,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妥妥的C位担当。

  然而这样title满满、逼格十足的传统艺术,早就不是我们认知里的模样了,不信来欣赏一下这段京剧——《圣诞老人》。

视频连接请戳

  好一个西装革履圣诞老人,小锣这么一敲,小曲这么一唱,竟唱出了江湖大盗的气势,红帽子西装裤,圣诞老人也要入乡随俗,虽然歌词略显草率和离谱,但不得不说,确实有内味儿。

  同样加入“京剧离谱大赛”比试的强劲选手还有《京剧之哈利波特》,又名——《哈利波特三打伏地魔》。

  第一遍:这什么玩意儿?

  第二遍:好像……还行?

  第三遍:邓布利↗~多

  这个视频和所谓的戏曲虽然是网友恶搞配音,但着实离谱又有创意,只有一个表情包可以阐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500

  但不得不说,味道很正宗,我们村里的隔壁老爷爷听了都说好!(不是)

  最后压轴出场的选手就是咱们的多国语言京剧表演,直接出口到大洋彼岸,上升一个level。

视频连接请戳

  抑扬顿挫的腔调,字正腔圆的发音,“颗粒感”十足,四六级要是放这个听力,我还不得满分?

  看这画质也是上了年头的,请别惊讶,其实早在上世纪,中国就已经搞出来英文版京剧了,不要小看上一辈人的整活儿能力。

  电影《豪门夜宴》里也有个桥段是曾志伟、张曼玉、刘嘉玲唱的英文版 “帝女花香夭”——

  中国人:很熟悉但是听不懂

  外国人:听得懂但是不熟悉

  不过在电影里,这段只能算是搞笑桥段,算不上真正的“中西结合”,要看真家伙,还得是专业的人来。

  你还真别说,即便是看过《京剧版卡路里》《英文版赵氏孤儿》,我还是被这个科学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给震撼住了。

  单是标题这几个字放在一起,我就有种红酒配煎饼卷大葱的不和谐感,看完这个视频后,这种感觉更是到达了巅峰,我想认真欣赏艺术,结果实在忍不住,从头笑到尾。

  当然也有不违和的,在所有英文京剧中的改编中,我还是最偏爱这一首英国伦敦酒吧版的《锁麟囊》。

  开头第一个音就让我陷进去了,小提琴很轻灵的演奏带出来了很清爽的感觉,独特的东方韵味又配上了西洋弦乐,意外的是毫无违和感。

  还有3分20秒的连音,把唱曲中的一个咬字的地方巧妙的划过去了,更有一点点舞曲的感觉,把唱曲的主题从词转到韵律上来非常有创意,很国风,收尾处也有将头两句经典唱句的曲调,改到和缓一些,渐慢收尾别有一番韵律。

  这样完美的改编和天衣无缝风格嫁接再一次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终究是共通的,民族之瑰宝是国家乃至全世界的骄傲。

500

  秦腔

  “八百里秦川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源自陕西民间的俗语,说的就是秦腔。

  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因其拥有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又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也成功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之中。

  高情商:情感充沛,穿透力极强

  低情商:好暴躁,骂人不带喘气儿

  听一场秦腔演出,就像看了一场老祖宗的“地上八英里”,能把苦守寒窑的王宝钗变成祖安少女,让梨花带雨深情葬花的林黛玉分分钟倒拔垂杨柳。

  不信你且看这版由李君梅出演的,于1996年录制的秦腔《贾宝玉 林黛玉》,黛玉妹妹一改往日的矜持娇弱,在线祖安,口吐芬芳,就连面对心爱之人贾宝玉,也不带怕的,女王气势slay全场。

  而关于秦腔,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就是一段高能的吵架片段,随着情绪的堆叠,这个视频仿佛自带倍速!

  这段表演是来自秦腔《黑叮本》的选段,由康亚婵老师饰演可爱的国太,在舞台上持续输出,1.5倍速收获机关枪语速。

  不过如若只用“暴躁”去形容秦腔,断然是不够全面的。

  秦腔并不是一门很“野蛮”的艺术,它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往往是有力量的,也多数是沉重悲伤的,《苏武牧羊》里面君主活活把老臣冻死在边疆,《四贤册》母子分离泪如雨点,万箭穿心,《铡美案》陈世美为前程杀妻弃子……

  只能说是“绝对暴躁,相对温柔”,怪就怪咱北方人讲话天生嗓门大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坡上那些苍凉的土地干燥而空旷,农民朴实又坚韧,他们身着的破絮棉衣无力抵抗刺骨的寒风,干枯的水也洗不净满脸的黄土,这里只有最平凡的生命和最艰苦的生活,却要用手中原始的工具刨出激荡生命的乐章。

  所以这些激昂的秦腔,要用最嘶哑的唱腔唱出悲伤、曲折、和凡人能想到的所有艰难。

  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传统的戏曲片段不仅仅是音乐艺术的体现,更是古代近代人物生活的体现,作为非遗,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活的文化,看完传统文化演出,仿佛老祖宗们穿越千年,将那些存在过的故事重演一遍。


500

  豫剧

  说到豫剧,这来头可就大了,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的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也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诸如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还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

  这名号还要得益于豫剧以铿锵大气、抑扬有度、的唱腔,且其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非常细腻,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豫剧发展至今,同样不甘落后,开始玩起了新花样,不信诸位请听这段著名豫剧选段《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演出算是咱们入乡随俗,穿了西式的服装,讲的西方故事,配着交响乐团,但依旧是咱们熟悉的戏曲调子,故事也被写成中文唱词,也不知道外国人看的时候,会不会有种刚刚我看《三堂会审伽利略》的微妙感受。

  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著名的莎翁作品同样也曾被昆曲改编过,叫《醉心花》,人名则入乡随俗,一个叫姬灿,一个叫嬴令,两家是世仇,故事情节也几乎完全一致。

  醉心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曼陀罗, 花语是“无间的爱和复仇”,代表着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也预示了故事的悲伤定调。

500

  说回豫剧,整活儿大师们自然也不会放过它。

  这次让我们来听听豫剧版的《猫和老鼠》,我的童年回来了,但好像又没完全回来…… 

  不得不说,这位鬼才up主很有向鬼畜区发展的潜力。

500

500

500

  结语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整活儿的方式“不尊重”传统艺术,丢了本来的味道,但我觉得,其实时代在变化,用这样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这些经典艺术,也未尝不可。

  艺术是传承,当它被束之高阁却不人被记得时,才是真正的消亡。

  字正腔圆的京剧,温婉动人的黄梅戏,铿锵有力的豫剧,暴躁又温柔的秦腔,以及许多文章没有提到的剧种,这些曾经辉煌的艺术其实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欣赏,无奈的是,那些网络热歌中的“戏腔”却得到了众多追捧。

  诚然,这些歌曲中也有一些佳作,但我还是想说,如果真的喜欢、想要了解戏曲艺术,还是应该来看看它们最原本的样子,你一定会爱上它们。

  毕竟,经典永不过时。

  (完)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