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降价!汽车芯片更卷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5月23日,比亚迪汽车推出促销活动,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在内的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降价活动,最高优惠可达5.3万元。消息一出,业内纷纷表示,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驾车型上的又一轮“价格战”。与此同时,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一份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剩,全国4月末库存达到350万辆。

“降价”与“库存”两者共同出现引起行业人士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思考。那么,350万辆的库存是否会对接下来的汽车市场带来库存压力,除了比亚迪还有哪些汽车跟进降价潮,芯片企业又会如何应对降价潮带来的需求增长?

500

比亚迪仅完成四分之一年度销量目标,销量压力之下车企混战“618”

今年4月,比亚迪销售38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37.3辆,同比增长19.4%。值得一提的是,4月智驾车型销量达21.3万辆,截至4月底累销超48万辆。

500

智驾车型已经成为比亚迪主要发力点。2025年2月,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以“天神之眼”系统为核心,分A(仰望高端)、B(腾势/王朝/海洋)、C(方程豹/王朝/海洋)三版本覆盖全价位车型。同时比亚迪宣布10万元级以上的车型将全面搭载“天神之眼”系统,部分10万元级以下车型也会搭载,例如售价7.8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

此次比亚迪主要降价的车型以低端车型为主,在降价后,5.58万元就能买一辆海洋智驾版车型,6.68万元起就能买王朝智驾版车型。

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实施这一降价措施可能是出于清理未配备最新驾驶辅助系统的旧款车型库存的考虑。此举或将为后续产品换代和战略重心转移铺路,接下来将更加专注于智能驾驶汽车市场。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的车辆渗透率将达到62%,这意味着每售出10辆汽车,其中就有6辆配备了一定程度的智能驾驶技术。比亚迪的旧款车型不仅竞争力下降,还可能在销售端形成压力,甚至影响品牌形象与用户口碑。因此,这些旧款车型或将逐渐沦为库存负担。

比亚迪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哥”,其降价策略或许会引起蝴蝶效应。就在比亚迪宣布降价之后,吉利、智己汽车也官宣相应的降价策略。

5月26日,吉利汽车也推出了“百万银河限时补贴价”活动,涉及吉利银河旗下7款车型,拿出了1.8万元的补贴,参加活动后11.58万元就能拿下吉利银河星耀8,吉利星愿的价格更是降至5.98万元。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新款XT4全款一口价降至15.99万元起,降幅达7万-9万元,切入15万-20万级主流SUV市场,直接与比亚迪宋PLUS展开竞争。只不过新款XT4全系没有L2级辅助驾驶,顶配带有定速巡航+车道保持。

500

多家活动都恰逢电商节“618”大促,但实际是为了完成今年的目标。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定下计划:2025年比亚迪全年销量目标为550万辆,与去年的427万辆相比增加30%。其中,海外市场的销量目标为超80万辆。但四个月过去,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38万辆,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目标,接下来的销售压力较大。吉利控股集团2025年整体销量目标为271万辆,1到4月,集团累计销量突破62万辆,同比增长约47%。

500

4月库存达350万,车企低价内卷转多元化竞争

2025年国内乘用车行业库存持续拉升,崔东树的数据显示,4月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较上月增加15万辆,较2024年4月增12万辆。由于汽车厂商加大生产,厂家批发相对积极,4月库存达到历年4月末的高点,总体库存压力相对以往有所增大。

500

图源: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

不过4月乘用车库存增加主要是渠道库存的回升。

从库存周期来看,在近几年,乘用车的月库存基本保持在300万辆到400万辆的区间,行业会随着市场需求采取增加或去库存的行动。那么,今年4月的库存达到350万辆,未来是否有消化压力,哪些汽车的库存增加了呢?

崔树东分析,从目前的350万辆的库存水平和预期的未来几个月的市场增长的判断,行业库存消化压力不大。但他也表示,车企需及时跟踪政策环境与市场变化,谨慎设定产销节奏,根据经销商库存结构,谨慎增加库存,及时清理历史库存。

从产销量情况来看,今年1—4月,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144.21万辆,同期销量为138.08万辆,约有6万的产销差距。解决部分老款车型的库存成为比亚迪降价的原因之一。

500

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多次“价格战”之下,新能源汽车均价不断下降。崔树东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均价18.4万元,2024年均价为17.1万元,2025年4月是16.1万元。当前消费者能够用不到10万的价格买到智驾版新能源汽车。接下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否还会下探?

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达成全年销量目标,车企在今年下半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不会再出现低水平的“内卷”。相反,企业将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降价潮催热需求 国产车芯加速攻坚高端

对半导体行业来说,汽车降价或许会带来新一波的消费需求。目前,汽车芯片包括控制类、电源管理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存储等。全球前十大车规级芯片厂商有英飞凌、NXP、瑞萨电子、ST、TI等国际大厂,这些企业凭借对汽车供应链的把控能够应对汽车市场价格的波动,同时能够加速适配汽车企业对更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的支持。

国内企业不同类别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在5%到15%左右。但国内芯片企业也在不断迭代以适配市场需求,由此提升市占率。例如高端辅助驾驶 SoC的地平线在今年推出了 L2 级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HSD 以及征程 6P 系列辅助驾驶 SoC。智能座舱领域则有更多的国产芯片企业,包括芯驰科技、瑞芯微 芯擎科技、全志科技等。

汽车企业也加入了自研芯片的阵列,例如蔚来推出的神玑 NX9031。广汽则与中兴微电子、裕太微电子、矽力杰、杰华特等公司联合开发车规级芯片,包括新一代16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 TSN 交换芯片等。东方汽车在4月宣布国内首款实现完全国产化的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DF30已完成第一次流片(试生产)验证。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企业在加速布局车规级市场,例如纳芯微丰富产品组合,在近期推出首款车载SerDes芯片组,包括单通道的加串器芯片NLS9116和四通道的解串器芯片NLS9246,可用于ADAS及智能座舱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场景。此外,富芮坤在近期的2025年蓝牙亚洲大会展示了公司的车规级FR306x系列低功耗高性能无线MCU芯片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汽车企业对国产芯片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尤其在车型研发初期便主动开展国产芯片的集成验证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以看到,面对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带来的需求增长,国产芯片企业精准发力高端车规领域。可以期待的是,随着车企主动集成国产芯片验证,国产化率从不足15%逐步提升,供应链协同创新加速,以高性价比产品应对价格战,抢占智驾与座舱芯片增量市场。

500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